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防教育园战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国防教育园战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时候的“三军”指的是什么意思?
犒:以财物或食物慰劳、鼓励。古代所说的三军是指前、中、后三军。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么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骑兵 步兵)。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当时负责军队的一切杂务都是民工,当兵员不够时民工也要打仗的)。 最早提出三军这个概念的是春秋时期期国的大政治家管仲,为了对齐国的军队进行有效的管理,管仲将当时齐国的军队三万人分成三军,每军就是一万人;其中齐国的国君指挥一军,丞相指挥一军,士大夫指挥一军,合起来就是古代所谓的“三军”!按照周朝规定,各诸侯国依照分封时的定例,可以拥有1个军或2个军,那个时候1个军大概是22500人(不包括战车兵),每军辖3师,每师7500人,师下辖3旅,每旅500人,旅下辖10队,每队50人;后来晋文公,也就是流亡19年的公子重耳,在归国坐上国君后,为了对外用兵,首先打破祖制,将军队扩充到3个军,从那以后,在提到军队时,就会说“三军将士”; 另外,那个时候并不叫三军总司令,先前的太尉、司空、兵部尚书等虽然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但是并没有军队的指挥和调动权,只是行政管理,就和现在我国的国防部长一样,能调动军队的职务,在魏晋以前叫做大将军,南北朝时改称大元帅,明清时又改叫做大将军 。 周朝军制,天子建六军、诸侯大国设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每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由元师统率、又设司马作管理和监军一职以节制。 〔三军〕 古制分为上、中、下,或左、中、右三军,每军各设将、佐等职位,以中军。 後又将步兵、车兵、和骑兵,这三个兵种称为三军。
陕汽是军工企业吗?
陕汽是军工企业,1968年,陕汽在宝鸡蔡家坡开工建设,拉开了50年的发展序幕。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第一代创业者们克服重重困难,建设起我国第一座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生产基地,自主开发出我国第一代重型军用越野车,改写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的历史,解决了我军“有炮无车”的问题,成为经国家唯一指定装备我军的主力战车,为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古代的军营为什么叫“辕门”?
辕门是指军营之门或行馆,即长官战场司令部或官方衙署,是古代将帅在战场驻扎地军营的大门,即于宿营处用车围作屏藩,又仰两车使辕对峙如门。
后延伸指王侯或长官外出止宿时,设在野外的行馆或办公处,又叫行辕。
在军中犯法,***要推出“辕门”斩首,为了示众方便。教育他人。
古代帝王出巡田猎时,在野外驻札通常于险阻之处,用车子作为屏藩组成围墙。于出入处仰起两辆车子,使两车的车辕相向交接,形成一半圆形的门,叫做“辕门”。《周礼·天官·掌舍》:就有“设车宫辕门。”的记载
后世也指将领安营札寨时的营门,以及督抚等官署的外门。
说到“辕门”这个词,看到“车”字旁,就知道和古代的战车有关了。“辕”这个字,和很多“车”字旁的字一样,指的是战车上面的一个部件。
是哪个部件?就是车前方用来***套牲口的木头。来看一下临时画的示意图:
嗯,这个东西就是“辕”了。
解释完了辕,那“门”呢?辕这个东西明明是马车的部件啊,为什么会有“辕门”?为什么会和军营的大门扯上关系呢?
其实是这么回事。
在在战车盛行的时代,不管是军队出征还是帝王出巡,都会带车。毕竟战车的“乘”数曾一度是国家的军力衡量单位,在那样的时代,战车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出门之后必然就要扎营过夜。而战车这种东西,在卸掉牲畜之后停放在原地不动,可以作为临时的防御工事,自然也就成了营地布置的一部分。
用马车布置防御营地这种事,不光中国人做,外国人也一样做过。只不过后来由于战车不再盛行,布置营地的车不再是作战用的战车,而是专门用来防御营地的盾车。
那既然有了营地,就要有大门。因为战车是现成的材料,造型规规矩矩,不用白不用。人们就开始用战车组成大门。
大家想嘛,两辆战车一左一右对峙,两辆战车都有辕,两套辕相对,组成了营地的大门。这道门可不就是“辕门”了?因为车辕刚好规定好了大门的尺寸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防教育园战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防教育园战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