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和海防教育,国防教育和海防教育的区别

nihdff 2024-09-10 3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防教育海防教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国防教育和海防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清末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为何要主动放弃领土?
  2. 左宗棠收复新疆前,清廷为何会出现“海防”与“塞防”之争?

清末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为何要主动放弃领土?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李鸿章上奏,提出暂停收复新疆主张

李鸿章的理由是:新疆土地贫瘠,每年需要耗费军费300万两白银用于防守,非常不值。英国、俄国都在图谋新疆,即使收复,将来也不能守住。新疆不收复,只不过相当于伤了手脚,伤不到元气,海疆如果不防,才是心腹之患。

国防教育和海防教育,国防教育和海防教育的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鸿章建议,不如让伊犁、***等地少数民族自立,就像云贵等地的土司,以及越南、朝鲜,只需要奉中华正朔即可。

李鸿章的这一提议得到不少大臣的支持,包括亲王、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山西巡抚等人,政治分量占有绝对优势。

现代人看来,李鸿章的提议就是在卖国,那他为何要提出这个提议,为什么这个提议还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国防教育和海防教育,国防教育和海防教育的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无论是海防还是塞防,都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撑,然而19世纪70年代的大清财政非常艰难。

彼时的清朝,外部遭到了第二次***战争之败,内部刚刚剿灭了太平天国和捻军,国家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财政极度艰难。

在这种困难的局势下,清廷又开始搞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打的旗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本质上是国家投资兴办军工业。国家投资自然也是要依靠财政,而且办的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盈利。

国防教育和海防教育,国防教育和海防教育的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治十二年,左宗棠收复了肃州,积极准备收复新疆。然而一年后,日本进犯台湾,沿海各省纷纷筹款兴办海防。

1.当时中国陆疆和海疆同时面临危机时清***朝野上下的一场正常争论。

2.李鸿章目光短浅,左宗棠深谋远虑。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看,因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新疆还是中国的领土,左宗棠因此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李鸿章认为国家财政只这么点钱,要东西兼顾不现实,同时也认为新疆没有什么用处,不急于收回,应集中财力搞海防,从后来的实际情况看,他的认识有很大偏差。

一、新疆一失,陕甘便大受威胁,正如左宗棠所说,虽欲闭关(指玉门关)自守,势有未能。因此新疆是非收复不可的,即使砸锅卖铁也要办这件事!否则,丢失了六分之一的领土,就成了千古罪人!

二、新疆收复后,塞防海防之争就不存在了,按理说中国可以集中财力搞海防,建立一支強大的海、陆军,有效地阻止敌人从海上侵犯。但事实如何?在甲午战争中,北洋陆军一败涂地,北洋海军全军覆沒!这说明:即使放弃塞防,也搞不好海防,反而白白丢弃了新疆!可见问题不在于塞防海防之争,而在于当政的人是***还是英明!1949年共和国初创,各方面都很困难,就因为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集体英明,短短十几年内,东面出兵到朝鲜抗美,南下帮助越南抗法,西面又大破印度军队,保障了边界安宁,塞防海防都搞得象铜墙铁壁一样,谁敢觊觎?晚清***已经烂透了,无论怎么也搞不好!

题主问的应该是关于清末的新疆***问题,在阿古柏叛乱发生之后,因为当时清朝国力有限,国家财政就这麽多,不可能同时搞海军建设与收复新疆两件事情,于是清朝朝廷便对于这个问题产生了一次辩论,一方是塞防派,认为应该收复新疆,打压叛乱,这一方以左宗棠为首,而另一方为海防派,认为国家应该将关注的目光放在海上,加强海防实力,这一方以李鸿章为首。

李鸿章认为海防塞防两者“力难兼顾”,以“海疆备虚”为由,奏请朝廷暂罢西征,放弃塞防,建议“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这就相当于主动放弃清***在新疆的***,拱手相让,而这在左宗棠看来就是有悖祖法的,他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认为放弃新疆不仅仅只是如此简单的事情,这相当于是在向列强示弱,觉得中国已经无力再顾及边界事务,会加剧列强对中国的觊觎之心,这从长远来看也是不利的。

从双方的立场来看,双方都没有错,毕竟两者都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毕竟钱就这麽多,如果投向了塞防,新疆是收复了,可是海防却上不去了,到时候列强从海上过来就没有历史与之对抗。而如果将钱投入了海防,新疆问题就得不到解决了,到时候新疆必失,彻底的失去了清朝在新疆的***。如果真要怪的话,就只能怪晚清***自己不争气,没有足够的钱去顾及两者。

当时的当权者正是慈禧,慈禧这个时候也犯了难了,看了左宗棠和李鸿章的奏折之后,她也很清楚两者的重要性,但是国家的财政却让她捉襟见肘,没钱还真不是个东西啊。这个时候,她还是选择中庸平衡,一方面,命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收复失地;另一方面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事宜。只不过,钱还是那么多,却分成两份用,其余的便让手底下人自己去想办法了。

最后的结果也颇令人满意,左宗棠抱着战死沙场之心,抬着棺材来到新疆,最终圆满完成任务,成功的收复了新疆。而另一边李鸿章等人也使劲浑身解数大搞海防建设,也是办的有声有色,风生水起。

所以说,光从这场论战来看,海防派和塞防派都没有错,都是有着充分的理由去支持自己的论点,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慈禧也充当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使得两个目的同时达成,双拳出击,二者并重。

1874年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其实是一场李鸿章主动挑起来的“意图削弱左宗棠权力”的夺权斗争。

(1)慈禧为何反对李鸿章支持左宗棠

1874年,“明治维新”后实力扩大的日本染指我国台湾。10月31日,奕䜣和大久保利通签订《北京专条》。该协议最重要的一点是默认了日本对琉球的“宗***”和侵占问题。5年后,中国长期属国琉球王国被日本吞并,废藩建县为冲绳。

为此,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都非常不满。面对反对浪潮,慈禧一方面打击了恭亲王奕䜣的势力,一方面也觉得需要“自强”。此时的慈禧凭借“皇帝的母亲”身份掌握大权,但对于“皇帝的妻子”慈安(慈禧只是妾)、威望与实权皆在手的奕䜣,慈禧的权力地位并不稳固,因此,就需要她显示出超越奕䜣、慈安才能,甚至绝大部分大臣的勇气。

明白了这一心理,我们才会明白慈禧、文祥等人为何要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反对李鸿章等大部分朝廷官员的原因所在。

(2)李鸿章以日本侵台为借口,意图削弱左宗棠,从而无端挑起“海防陆防”之争

1874 年11 月7 日,也就是奕䜣签订《北京专条》6天后,“两宫太后”向与“海防”相关的省份督抚大臣们问计,如何加强“海防问题”,专门提了六个问题——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六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清廷的意思并未涉及到“陆防问题”。

第一次问询,并没有涉及陕甘总督左宗棠,因为陕甘在内陆,与江河湖海不相关。12月10日,李鸿章上交《筹议海防折》主张放弃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前,清廷为何会出现“海防”与“塞防”之争?

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之后,就开始厉兵秣马,准备出兵收复新疆。为此,左宗棠特地将他的陕甘总督署从兰州前移到了凉州,也就是武威,为出兵做准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前平定陕甘回乱,左宗棠就已经消耗了不少钱粮,陕甘一带刚从动荡中恢复平静,原来的储备物资基本上都消耗完了。所以在确定将要出征新疆之后,左宗棠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筹集粮饷。这时候,如果他还要坚持出兵,那么就只有请求朝廷拨款支持了。

但朝廷当时的日子也不好过。先是太平天国起义席卷整个南方,尤其是东南财赋所出的几个省,刚稳定下来不久,捻军又在中原腹心之地愈演愈烈,先是曾国藩奉命堵剿,堵剿不成又改为李鸿章的淮军去继续堵剿。好不容易剿灭了捻军,朝廷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又开始大搞洋务运动,银子也是花得如流水一般。

所以,朝廷一听左宗棠坚持要收复新疆,虽然觉得左宗棠忠心可嘉,但朝廷也觉得为难,钱只有这么多,如果给了李鸿章去办洋务,搞北洋水师,加强海防,就没钱给左宗棠去出兵新疆了。而且,左宗棠预算的也不是小数目,估计需要三千万两白银,这可不是小数目,也不是朝廷随便从哪儿挤挤就能挤出来的。

这样,李鸿章和左宗棠两个阵营就开始了争论,虽然他们俩自己没有出面,但各自的门生故吏等人开始不断的上奏朝廷,进行辩论,最后形成了所谓的塞防论和海防论。简单来收,就是朝廷现在只有这么多钱,到底是用来建设水师,加强海防,还是用在西北,去收复新疆。左宗棠作为陕甘总督,自然是塞防论的幕后推手,李鸿章是直隶总督,当然是海防论的幕后主使。

其实,左宗棠做过闽浙总督、南洋大臣,也建立过南洋水师,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水师的重要性。从***战争以来,英国、法国等欧洲列强侵略中国,无不是从海上来,清军不是不能战,而是机动性不如列强的坚船利炮,所以加强海防是势在必行的。尤其是在第二次***战争中,英法联军从大沽口登陆,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仓皇逃往承德,更是奇耻大辱。

但朝廷的财政收入就只有这么多,所以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而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在朝廷占上风,各自自然也会攻击对手,于是出现了海防论一派认为西北苦寒之地,人口稀少,物产不丰,形同鸡肋,得之不足以强国富民,失之对国家也不算太大损失,所以不如放弃西北,把财政经费主要投入到海防建设上来,外御强敌,保卫京畿。而左宗棠一派则反复强调西北的重要性,新疆不仅不可失,而且收复之后还必须加强建设。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在于,李鸿章当时已经开始有了以夷制夷的外交思路,所以企图和沙俄结盟,以对抗英国,而沙俄当时侵占了北疆一部分地区,如果出兵收复新疆,就很难避免和俄国发生冲突,所以,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是让英俄双方去争夺新疆,为清朝争取加强海防的战略机遇。但他这种投机思路其实是错误的,事实证明,正是因为左宗棠坚持出兵,消灭了阿古柏势力,才为之后曾纪泽出使沙俄,讨回北疆打下了基础。

慈禧太后最后的裁决是,同意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但却没有答应拨款,而是让左宗棠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这其实等于只是给了左宗棠一个口头支持,具体问题并没有解决。左宗棠没有办法,只好借助胡雪岩去向列强借债。而清廷的财政拨款则继续交给李鸿章办洋务,办北洋水师,结果是左宗棠出兵之后为中国守住了六分之一的领土,而北洋水师耗费巨资,在甲午战争中一战而溃,清朝的财政投入也付之东流。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李鸿章当时急于让中国变成一个海洋强国,其实是不太现实的,中国本质上还是一个大陆国家,必须先立足于扎紧自己在大陆上的篱笆,让别人无机可趁,才有能力经略海洋。而在自己周边还存在比较强大的威胁的时候,都必须塞防优先,海防只能以防御为主,而不能过于强调建立以进攻为目标的大舰队。1949年以来,我国其实也是这么做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防教育和海防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防教育和海防教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hudeedu.com/post/8001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