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艺术教育,耕牛文化

nihdff 2024-08-20 59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耕牛艺术教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耕牛艺术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瑶族牛文化?
  2. 唐代韩干的《五牛图》有什么艺术表现和特色?

瑶族文化

瑶族人对牛有着特别深刻复杂的感情。从春节耍春牛之惜牛爱牛,到牛生日之尊牛敬牛,从农业生产之养牛用牛、祭牛王之崇牛护牛,到丧节祭祖之哭牛杀牛,瑶族这一看似矛盾的“牛情结”在其神话传说、农业生产和文化图腾都有所体现。

可以从经济场域、艺术场域和宗教信仰场域分开理解。

耕牛艺术教育,耕牛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经济场域而言,褒扬耕牛品质承载着瑶族人对富足生活的渴盼,并以艺术场域的形式体现出来,比如舞春牛表演;从宗教信仰场域而言来看,杀牛祭祖蕴含着的复仇、孝道、敬畏先祖等主题则起着维系民族性等瑶族特有的历史文化功能

白裤瑶习俗,长者死后***葬或以泥封棺,过一段时间再择吉日正式下葬,学称“二次葬”。

白裤瑶家二次葬,要举行隆重的敲铜鼓、唱古歌、砍牛等祭奠仪式。

耕牛艺术教育,耕牛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砍牛这一天,一群群瑶族人身穿鲜艳的盛装,抬着铜鼓、折糯(糯谷连禾草折下来)、米酒,从四面八方朝丧家的寨子涌去。

丧家门前空坪上放置一面大猴鼓,一侧的铜鼓架上串联悬吊着十几面铜鼓。

人们带来的折糯全部码架在铜鼓架的横梁上。低沉苍凉的铜鼓声笼罩着整个寨子。

耕牛艺术教育,耕牛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牛是最忠实的动物,勤勤恳恳。但在中,有一个很残忍的风俗,那就是瑶族砍牛。砍牛是为了祭奠逝去的人。千百年来,瑶族一直传承这个习俗,虽然对牛有点残忍,但也是瑶族一种传统文化

  瑶族独特的风俗文化“瑶族砍牛”

  白裤瑶习俗,长者死后***葬或以泥封棺,过一段时间再择吉日正式下葬,学称“二次葬”。白裤瑶家二次葬,要举行隆重的敲铜鼓、唱古歌、砍牛等祭奠仪式。

唐代韩干的《五牛图》有什么艺术表现和特色?

《五牛图》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这幅《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五牛图》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

据民间传说:有一次,韩滉与友人谈论绘画之事,友人问道:“近来论画者谈及驴、牛和马,皆认为是常见之畜,最难状貌图形,不知吾兄有何高见?”韩滉稍加思索后回答说:“此话有一定道理,因牛马都是人们熟悉的家畜,平日所常见,画家稍有不慎,或者偶有误笔,人们就能发现,所以一般画家都不涉及此类题材”。说到这里,他停顿一下继续说:“不过,我以为自古迄今,农事为天下之本,而耕牛则为农家之宝。只要画家能够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画出特色的。”友人听了非常佩服他的独到见解。

在一个天气晴和的日子里,韩滉带领随从来到郊外田间小道上,迎着和暖的春风,心旷神怡。看到几头耕牛在低头食草,二三牧童在嬉耍,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逍遥自得。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在开阔的田野里,有几位农夫正在田间用牛耕地翻土。韩滉看得出神,连忙命随从取出画夹,他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终于绘出状貌各异的五头牛。一头牛在低头慢慢地食草;一头牛翘首向前奔驰,仿佛是撒野的猛兽;一头牛在回顾舐舌,露出一幅旁若无人的样子;另一头牛则纵趾而鸣,好像在呼唤着离去的伙伴;还有一头牛在缓步跂行,似乎走向田头,又仿佛耕地归来,令人回味无穷。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显示出农村古朴的风俗。韩滉对这幅画的创作非常满意,取名为《五牛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耕牛艺术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耕牛艺术教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hudeedu.com/post/74345.html

相关文章

沟通与艺术教育,沟通与艺术教育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沟通与艺术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沟通与艺术教育的解答,让我们...

艺术教育 2024-12-19 阅读7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