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履祥教育思想,张履祥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nihdff 2023-12-16 12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张履祥教育思想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张履祥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耕读相兼是谁提倡的?
  2. 刘蕺山代表作?
  3. 刘宗周与黄宗羲的故事?

耕读相兼是谁提倡的?

张履祥

张履祥还提出无论为农为士者,均须耕读相兼,“虽肄《诗》、《书》,不可不令知稼穑之事;虽秉耒耜,不可不令知《诗》、《书》之义。”家庭对子弟实施的书本知识传授与稼穑教育不可偏废,不可流为虚名,耕则力耕,学则力学,须知“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隧亡。” 张履祥认为,懂得稼穑的艰难,不但有利于培养子弟勤俭的作风,而且有助于锻炼身体,促进身体健康,他说:“筋力有用也,逸则脆弱。”他还指出通过农业劳动亦可由此培养人坚强的意志,“磨练出一副精坚强忍智力”出来,并且由于从事农业劳动是一种重要的“治生”手段,对子弟自幼进行习耕教育,也能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

张履祥教育思想,张履祥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耕读相兼”是张履祥提出来的,他主张读书者须知农事,务农者亦须读书的和谐局面,无论农人还是士子都需幼时起就耕读相兼。

"耕读相兼"思想源于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家学渊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新时代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仍有重要现实价值.应从优化劳动教育内容,拓展劳动教育场所,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形成尊崇劳动的社会风尚等方面入手,探寻“耕读相兼”。

刘蕺山代表作?

宗周(1578年-1645年),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

张履祥教育思想,张履祥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宗周曾在东林、首善等书院与高攀龙、邹元标等讲习,后筑蕺山证人书院讲学其中。学宗王阳明,提倡“诚敬”为主,“慎独”为功,人称“千秋正学”。黄宗羲、陈确、张履祥、陈洪绶、祁彪佳等著名学者与气节之士均出其门下,世称“蕺山学派”。

代表作品有《刘蕺山集》《刘子全书》《周易古文钞》《论语学案》。

刘宗周与黄宗羲的故事

刘宗周(1578年-1645年),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

张履祥教育思想,张履祥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天启元年(1621年)为礼部主事,四年起右通政,参与东林党活动,曾因上疏弹劾魏忠贤而被停俸半年并削籍为民。

崇祯元年(1628年)为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十四年(1641年)为吏部侍郎,不久升任左都御史,因上疏与朝廷意见不合再遭革职削籍。

南明弘光朝复官,又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而辞官归乡。清兵攻陷杭州的消息传到绍兴时,正在进餐的刘宗周即推开食物恸哭绝食。期间,清贝勒博洛以礼来聘,刘宗周“书不启封”。绝食二十三天,于闰六月初八日卒。

刘宗周曾在东林、首善等书院与高攀龙、邹元标等讲习,后筑蕺山证人书院讲学其中。学宗王阳明,提倡“诚敬”为主,“慎独”为功,人称“千秋正学”。黄宗羲、陈确、张履祥、陈洪绶、祁彪佳等著名学者与气节之士均出其门下,世称“蕺山学派”。所著辑为《刘子全书》《刘子全书遗编》。

黄宗羲(1610.9.24-1695.8.12),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长子。

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康熙三十四年七月三日(1695年8月12日),黄宗羲久病不起、与世长辞。享年85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张履祥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张履祥教育思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hudeedu.com/post/733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