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十八世纪德国教育与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十八世纪德国教育与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7-18世纪德国教育的概况?
1.初等学校
这一时期德国初等学校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德语学校的发展,国家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强迫教育的提出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
2.中等学校
文科中学17世纪至18世纪德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是文科中学。它以城市贵族和最富有的新兴资产阶级子弟为招收对象,培养官吏和向大学输送新生。文科中学的教学内容以拉丁文、希腊文为主,以后逐步增加了一些现代语文和数学、自然科学及历史、地理等学科。新增学科的教学注重实物和应用。
3.骑士学院
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德国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学校——骑士学院。它以训练包括王子在内的贵族青年担任宫廷文武官职为目的。19世纪骑士学院逐渐消失。
骑士学院为新贵族们提供文雅的现代教育。在学校课程中,现代语言和自然科学占首要地位,同时开设神学、骑士训练类课程。骑士学院不主张专攻任何一门知识,要求扩大知识面,帮助学生精通世故和提高军事能力及宫廷交际的水平。
4.高等教育
德国的大学产生于文艺复兴运动之前,到15世纪已有9所古老的大学。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在新大***动中又创办了一些新大学,如哈勒大学(1694年)、哥廷根大学(1737年)等。
哈勒大学是普鲁士振兴的基石,在德国和欧洲都享有盛誉。哈勒大学以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为基本办学原则,重视近代哲学和近代科学的教学,在大学中***用德语进行教学。哈勒大学的办学特点影响了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18世纪末,德国的大学都在不同程度上扭转了旧大学的宗教神学性和古典主义方向。
18世纪德国哲学家第一次比较完整的提出审美教育的理论?
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席勒,于18世纪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美育”的概念。
《美育书简》,又译《审美教育书简》,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是1793—1794年作者写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公爵的27封信,1795年经整理出版。追求人类本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自由是席勒美育思想的核心。
18世纪末德国的泛爱主义教育者是?
18世纪后期德国的“泛爱学校”,创始人是巴西多,受卢梭的教育思想影响,提出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的美德。
提倡“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教学注重直观、儿童兴趣, 寓教学于游戏;学习内容广泛,注重实用性,本族语和实科知识占重要地位。对 18 世纪后期德国教育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18世纪末,德国兴起了泛爱主义教育,其代表人物为J.B.巴泽多。巴泽多深受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影响,曾著书大力宣传卢梭的教育观,并呼吁按照卢梭的教育原则创办新学校。1774年,他在德绍创办了泛爱学校,教学科目已含有农业知识、手工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注重体育和劳动教育,***用实物教学法。
18世纪末德国的泛爱主义教育是什么运动的突出表现?
18世纪末德国的泛爱主义教育是新人文主义运动的突出表现。
泛爱主义教育是18世纪后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
泛爱主义教育宣扬泛爱思想和人道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幸福、健康、对社会有用和能促进人类幸福的人。主张由国家管理和监督学校教育,以摆脱教会的控制和教派斗争的影响。认为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智力,主张学习广泛、实用的知识。重视启发儿童的主动性,使学习变得有趣而令人愉快。要求对儿童进行以爱国主义精神和人类互爱为基本内容的道德教育,培养儿童具有温良、谦逊的态度。强调进行军事体育训练,以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十八世纪德国教育与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十八世纪德国教育与思想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