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天水,天水国防教育基地是干嘛的

nihdff 2024-07-18 61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防教育天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国防教育天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成吉思汗陵墓兴隆山谁迁的?
  2. 被称为汉家发祥地的汉中,其地理位置到底有多重要?
  3. 山西的历史名人你能说出几个?
  4. 为何古代行政区域图也能绘制出来?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成吉思汗陵墓兴隆山谁迁的?

根据当时***和史学家们的意见,成吉思汗生前系萨满***,而蒙古人信奉佛教,选定将成陵迁至佛教圣地四川的峨眉山或甘肃的兴隆山。

当时考虑甘肃是抗战的后方,成吉思汗生前不仅在兴隆山施展雄才大略,也曾是他养病疗伤的地方。

国防教育天水,天水国防教育基地是干嘛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尊重成吉思汗生前曾在兴隆山屯兵、整军、疗养的前因,最后决定将成吉思汗灵棺迁往甘肃兴隆山暂厝。

蒋介石根据最高国防会议的决议,于1939年4月24日电令天水行营主任程潜全权办理移陵事宜。

被称为汉家发祥地的汉中,其地理位置到底有多重要

汉中曾经在那里生活了两年。被称为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为什么是汉家发祥地呢?因为汉高祖刘邦最先就是在汉中被封为汉中王。然后进入关中统一全国。中华聚宝盆是因为汉中本来就是一个盆地。四周被秦岭和巴山所包围。气候特别好,既能种小麦又能种大米。可以中国南方和北方的交界地,也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既有北方的特色,又有南方的优点。也被称为西北小江南。连接四川湖北是一个交通枢纽。也是陕西南部最重要的一个地级市,一个交通枢纽城市历史文化也很悠久,目前有西汉高速,西成高铁交通也是十分发达。这几年汉中发展的也很快。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的老家就在汉中。汉中仙毫也是很有名的。还有诸葛亮张良墓。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等历史文物古迹都是享誉全国。三国历史文化也十分悠久。有一句广告词说的好,两汉三国,真美汉中。

国防教育天水,天水国防教育基地是干嘛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中本人之祖籍,

也是汉家发祥地。

川陕甘交汇之地。

国防教育天水,天水国防教育基地是干嘛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涛涛汉江发源地,

汉江连秦与楚地。

物产丰饶又秀丽。

北有秦岭通关中,

南连巴山通蜀地。

三国文化名胜地,

见证当年征战史。

山西的历史名人你能说出几个?

卫子夫,汉武帝皇后,山西临汾人,临汾的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彭真(1902—19***),原名傅懋恭,山西曲沃县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活动家,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1945年***七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后来增补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建国后,历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1983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为何古代行政区域图也能绘制出来?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古代地图主要***用”计里画方”法绘制。

“计里画方”之法,是为使地图图形正确缩小尺寸而设计的按比例绘格网的方法

1、先在图上布满方格,方格边长代表实地里数。

2、派人到处按照一定的标准***集各方面的数据。

3、收集完数据然后按方格之框定绘制地图内容

扩展资料:

晋代的裴秀(公元223-271年)展出一套绘制地图的理论并据此绘制,他的理论可以概括为“制图六体”,即制图时要考虑的六方面因素: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道路里程)、高下(地势高低)、方邪(角度)、迂直(弯曲度)。

“制图六体”成为中国传统制图理论的重要依据,计里画方之法则是基本操作法,双双沿用1500余年,历代著名地图都少不了计里画方,裴秀之后,还有唐代贾耽的、北宋沈括的《天下州县图》以及元代朱思本的《舆地图》。

历朝所改良处主要在纬度及里程测量的精准度以及折算的比例。宋朝普遍使用“水平”(水准仪)、“望尺”(照板)、“干尺”(度干)等仪器来测量地势的高低,沈括又以“互同”取代“道里”,可能就是现代的等高线标记。

只谈中国的。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没有测量学的理论发展,地图的绘制根本无从谈起。

理论基础:刘徽《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是三国时代魏国数学家刘徽所著的测量学著作,原为《刘徽九章算术注》第九卷勾股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全书共9题,全是利用测量来计算高深广远的问题,首题测算海岛的高、远,故得名。《海岛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测量数学事着 ,亦为地图学提供了数学基础

示例:

今有望海岛,立两表,齐高三丈,前后相去千步,令后表与前表三相直。从前表却行一百二十三步,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与表末三合。从后表却行一百二十七步,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亦与表末三合。问岛高及去表各几何?

2.古代地图绘制的的集大成者---裴秀

裴秀(224—271)字季彦,魏晋期间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学者。历官三国魏散骑常侍、尚书仆射,晋光禄大夫、司空,封钜鹿郡公,作《禹贡地域图》,开创我国古代地图绘制学。

裴秀在地图学方面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他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的“制图六体”,即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

制图六体:

其一:以山川为基准

以地理状况为依据划分区域,这种方式是古代绘图使用最普遍的方式。它的基本原理如下:首先将县城设在地图中心;再把县域辖区内的主要山川相对于县城的大致方位描绘出来;最后把村镇和道路填充到山川中间就完成了。

当然,这些山川的走向、方位还是需要绘图人去挨个落实的,也就是用脚去走出来的,不过由于古代没有定位技术,古人只依照自己的感觉去理解方位,不免会产生误差,并且随着地图范围的扩大,这种误差会越积累越多。

其二:以航线为基准

航线当然是水运、海运的航线,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们以京杭大运河为例分析其原理:首先在地图中间画上京杭大运河,在运河的首端画上北京;然后绘图人坐着轮渡从北京一路往南,将沿途的城市和山川地貌记录下来,画在运河两侧;最后当绘图人到达杭州时,在地图的末端画上杭州即可。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方向感,缺点是只有长度够长而宽度不够宽。以上两种方法都是以绘图人的主观印象出发的,接下来介绍一种以客观条件为主的绘图方式。

其三:以比例为基准

俗话说“兵贵神速”,在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战场上,熟悉作战环境、能够及时调兵遣将,是胜利的重要因素,所以帝王对待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必须***用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方式来绘图,这就衍生出了客观比例法。

其实比例法和现代的比例尺是相似的,就是在地图里绘制上满满的固定比例的方格,一个小格代表固定的里程,也就是所谓的比例尺,比如1:10000,即图上的一个小格就代表十公里。然后根据实际方位、实际距离将城镇和地貌填充到方格上,地图就完成了。不过这种方式对于精度的要求性是很高的。

虽然前两种方法在精度和准确性上很难达到完美,但都是古人一步步实践走出来的,并不是凭空想象得来的,绘制一条线路或者一个小县城或许就要花上大半年的时间。第三种方法的困难程度更高,需要做的工作量更大!


早在魏晋时,制图学专家裴琇便提出了“制图六体”理论,即地图测绘时要考虑“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六大要素。这一理论在中国测绘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大大提高了地图的准确性。

虽然有“制图六体”这一先进理论,但在唐代之前,事实上还没有哪一张中国地图是全国范围内实际测量出来的,其精准度多少要打些折扣。到了唐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全国性测绘地图《十道图》的出版,成为中国地图全国性基本地图测绘的开端,这水平在当时是世界第一,标志“大中国”疆域,开始走向精准。

中国首张全国测绘地图——《十道图》

“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唐十道图

唐朝规定,每五年(原为三年)须向职方报送地图,进而编制全国《十道图》。所谓“十道”,就是自然界限,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将全国划分为十大区域,唐玄宗主政后增至十五道。据《旧唐书·地理志一》,唐朝疆域,“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唐朝全国地图《十道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绘制出来的,它是依各州定期报送的地图进行绘编,作为中央***实施各种政令的依据。

《十道图》有三种版本,均为多卷本。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有十三卷本《长安四年十道图》、十卷本《***三年十道图》和李吉甫十卷本《十道图》。前两种版本的《十道图》大体有山川、户口、赋税、行政区域界线、州县总数、文武官员数字、薪俸、各州郡疆域等,但均已失传,甚至连绘制者都无从查考。

李吉甫十卷本《十道图》有记载,但原件也已不存,仅在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地图集、宋刻本《历代地理指掌图》中收藏有总图性质的《唐十道图》一幅,但后来流落他国,现藏于日本东洋文库。

与《秦地图》一样,唐朝《十道图》对中国的影响亦很大。宋太宗时全国地图《淳化天下图》,就是参照唐朝旧图绘制的,此后北宋先后出现了《九域图》、《十八路图》等多张全国地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防教育天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防教育天水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hudeedu.com/post/6557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