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方式艺术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方式艺术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德智体美劳指的是什么?
智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
体育: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
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油画《父亲》为何能取得那么高的艺术成就?
罗中立油画《父亲》是刊登在1980年《美术》杂志封面上,当时年龄虽小也为之震撼,想到自己的父亲样子也是当时中国农民的样子;苦难深重辛酸无奈。画面父亲被泪水模糊了的那双眼被岁月沧桑刻出的满脸皱纹直透人的心灵。。。父亲、农民。。。
油画《父亲》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罗中立创作于1***8年至1980年期间的作品,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
1948年出生于四川农村的罗中立是新中国培养成长起来的一代画家。罗中立从小就表现出少有的绘画天赋,在当时简陋的条件下,他坚持每天练习绘画,从小学到中学,从未间断。中学毕业后罗中立参加工作进了一家工厂,绘画仍是他唯一的爱好,被人们称为业余画家。1***7年,罗中立作为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一批美术大学生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开启了他艺术人生的新起点。
1***8年春节前,罗中立在寒假回家途经四川大巴山的一个地方,遇到一位捡粪的老年农民,这位老人(《父亲》原型邓开选)的形象让罗中立眼前一亮刻骨铭心,他仿佛从中看到了亿万农村父亲的身影,产生了强烈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
春节过后,罗中立又专程找到这位老人,在老人家里土炕上和老人盘腿而坐促膝长聊。随后,他现场对老人肖像素描,临走时,又跟老人要了照片,拿回去对着修改。后来,罗中立又两次来到老人家里,面对面地对着老人修改画作。
罗中立是带着满满的感情创作这幅画的。也不知画了多少稿,修改了多少次,光画名就改了几次,最后确定为《父亲》。历时两年,1980年初,油画《父亲》终于完成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初,正是我国走出特殊年代进入新时期,文化艺术和各行各业一样呈现出勃勃生机,罗中立的《父亲》生逢其时。在《人民日报》发表后,迅速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父亲》不仅成功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憨厚本分任劳任怨甘于吃苦的非常典型的中国农民父亲形象,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和感动,而且对新时期中国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1981年,《父亲》参加全国青年画展获一等奖,同年获国家油画创作金奖。权威媒体评论说:“《父亲》成功塑造了勤劳、朴实、善良、忠厚、能吃苦、爱劳动、坚韧不拔直面生活的中国农民形象,是中国新时期油画发展的里程碑”。
我看过(父亲)这幅作品,确实感人,作者非常真实、细致的描绘出那个年代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满脸的苍桑、粗糙的肤色、诚实善良的面容、心无旁骛的付出。感动了亿万年轻人。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父辈的疼爱与感激。确实用心创作了这幅画。
谢邀!《父亲》是当代画家罗中立于1980年创作完成的大幅画布油画。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该画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普通农民形象。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人物形象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
作者深谙农民的困苦,懂得农民的欢乐,更理解农民的需求。《父亲》能够激起人们对于普通农民由衷的热爱、赞美和强烈的责任感,激起人们发自内心的感情波澜,而不只是一声悲天悯人的长叹。艺术融铸入人们的思想感情之中,深刻地表现出中国农民的力量和希望。命运给予他为土地的兴衰而抗争的责任,命运同时也给予他为家庭的成败而打拼的勤奋,命运给予父亲善良的心,纯朴的情,与世无争的信念,在阳光下晒得那么自然黝黑的皮肤。即使这一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也从未有一声嗟怨,只要看到那秋日阳光下大片大片的金黄,微笑就一年一度地涌上心田。当人们凝视一个阳光下的慈父时,它的意义已不仅限于农民的力量所在,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已经涉及了人类灵魂的象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方式艺术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方式艺术教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