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防教育国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国防教育国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近代以来,我国有哪些既毕业于国内军校又在外国军校留学的人?这些人里谁是名气最大的?
清朝***为提高新军的素质,可谓不遗余力,于各省开办武备学堂的同时,还挑选武备学堂中的一些优秀学生出国深造,作为将来新军中的高级军官。由于阎锡山学习相当刻苦,对出操、训练等军事科目十分认真,对教官、督练官也很恭敬,因而颇为老师们喜欢,同学们也愿意与他交往,后来他还当上了学生班长。正因为如此,他一毕业既被清山西当局派出去日本留学深造。这是阎锡山第一次走出国门,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 1907年秋,阎锡山经过弘前步兵三十一联队一年的实习,结业后转入东京士官学校。士官学校这六期士官生的队长是冈村宁次,教官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是他的同学。阎锡山与他们关系甚为密切,而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侵华日军的首脑。
近代以来,既毕业于国内高校又在外国军校留学的人非常多,那么都有哪些人呢?
朱德: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之后参加了昆明的“重九起义”,在滇军官至少将旅长。后来由于和顾品珍一起反对军阀唐继尧,唐继尧重新夺回云南的统治权后被迫离开滇军。1922年留学德国,1925年又到苏联学习军事。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位于十大元帅之首。
刘伯承:毕业于重庆蜀军将校学堂,参加过***运动,领导过泸(州)顺(庆)起义,南昌起义失败之后远赴苏联学习军事,先在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后在伏龙芝军事学院。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十大元帅中排名第四。
左权: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1927年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抗战时期是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牺牲。是抗战期间,我军牺牲的学历最高的高级将领。
何应钦:毕业于武昌陆军第三中学,1910年考入日本东京振武学校,辛亥革命之后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7期,1922年担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务长,黄埔军校成立后任教官,是***最早授予的陆军一级上将。
杨杰:毕业于北洋陆军军官学校,后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和白崇禧、蒋百里、刘斐一起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三个半参谋长,1949年被***特务***。
邱清泉: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1934年留学德国柏林陆军大学,打起仗来不要命,外号“邱疯子”,***陆军中将,后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
廖耀湘: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后留学法国圣西尔军校,曾任***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六军军长,辽沈战役时被俘,***陆军中将。
还有哪些既毕业于国内的军校又留学外国军校的近代将领,欢迎各位网友补充!
(1)刘伯承元帅
刘帅1912年2月考入蜀军政府开办的将校学堂,蜀军将校学堂由四川都督府都督尹昌衡与1912年创办于成都,刘帅曾在此学习十个月。1927年奉命派赴苏联学习军事,先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后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伏龙芝军事学院创办于1918年,与英国桑赫斯特***军事学院、美国西点军校以及法国圣西尔军校并称世界“四大军校”,是举世闻名的军事家摇篮。
(2)左权将军
左权将军毕业于黄埔一期,1927年入伏龙芝军事学院。
(3)刘亚楼将军
刘亚楼将军1936年入红军大学,红军大学1936年于1936年创办于陕北瓦窑堡,是红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高级学校。1939年入伏龙芝军事学院。
同期***有大批将领具有国内国外双重军校学习经历,
(1)程潜
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同盟会元老,1903年入湖南武备学堂学习,1907年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
(2)阎锡山
《太行山上》有个桥段,朱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率领的八路军总部遭到日军追击,总部没有作战部队随行掩护,只能在山沟里隐蔽起来。丧心病狂的鬼子搜寻不到八路军,就把未及逃跑的乡亲们关进大屋里准备放火***,朱总司令命令开通电台呼叫援军,被左权制止了。
日寇当时装备了无线电定位仪器,八路军电台只要开机工作,就将被锁定位置,同时遭到敌人机动部队的合围。左副参谋长灵机一动,直接用步话机呼叫129师师部,并且用俄语向师长刘伯承传达了朱老总的命令,第386旅772团随即火速赶来。
日军通讯兵虽然截获了左权和刘伯承的明语通话,无奈不懂俄语只能干着急,懵逼中八路军主力772团已经拍马杀到,解救了百姓并全歼日军,战斗中772 团团长叶成焕壮烈牺牲。这段故事其实是有瑕疵的,权且不说八路军那会是否拥有步话机这样的高端设备,772团如曹操一般的奔袭速度也不合情理,名将叶成焕更不是牺牲在这次战斗中。
它主要表达的是左权和刘伯承都通晓俄语,并且在通话中佐证两个人是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同学。其实仍然谬也,尽管他们都曾在苏联同校学习军事,但年轻12岁的左权却是刘伯承在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学长,根本不是同期入学。
左权将军是湖南醴陵人,与陈赓、宋希濂、李默庵、陈明仁等湘籍名将一样,原本都是湘军元老程潜在广州开办的“大本营陆军讲武堂”学员,1924年整体并入黄埔军校,编为第一期第六队。参加完第二次东征战役后,1925年底便被党派往苏联深造。
时年20岁的左权先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俄语,1927年9月正式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1930年6月毕业回国。在江西苏区先后担任红军总司令部作战参谋、参谋处长、红15军政委、红一军团参谋长等职务,长征到达陕北后还曾代理红一军团长,是红一方面军为数不多的“黄埔加伏龙芝”双料学历。
而左权迈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大门时,刘伯承正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前敌委员会参谋长。1927年底才远赴苏联进修军事,首先入学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因成绩优异于次年才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该学院的学制为三年,两人就读的都是“东方系中国班”,也是一起回到祖国的,因为苏区急需军事干部。
能同时满足既毕业于国内军校,又到外国军校留学的人还真不多,想了一下,也就几个而已。
他们之中比较出名的有:
蒋介石:1907年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兵科,1908年赴日本,入东京振武学校。
廖耀湘: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1930年被派往法国圣西尔军校留学。
郭汝瑰: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五期,1931年4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九一八事变后,为表示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郭汝瑰退学,回到中国。
杨杰:说到杨杰可能大家不大熟悉。他是云南大理人,白族,民国时期的军事泰斗,和蒋百里、白崇禧、刘斐一起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三个半参谋长。他后来还出任陆军大学教育长和驻苏联大使。他的《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大军统帅学》《战争要诀》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每一个想成为高级军官的必备读物。1949年,杨杰将军被策划起义,被军统***。杨杰先是报考云南陆军速成学堂,后又考入保定军校,1907年被清***派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21年,他考入日本陆军大学校学习。
左权:1924年3月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同年11月转入黄埔军校学习。1925年赴苏联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1927年9月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刘伯承:1912年考入重庆蜀军***开办的将校学堂,学习军事。1927年底赴苏联学习军事,先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后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1930年回国。
叶挺:1917年考入保定军校工兵科,1924年去苏联留学,先后进入东方劳动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什么意思?事实是这样吗?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听起来挺豪气 但是实际呢 朱祁镇当俘虏 ***扣上俘虏的帽子 丢人丢到祖宗十八代那里 奇耻大辱 要不是于谦另立天子 蒙古以此为要挟 割地赔款也得答应,还有说大明不割地 从洪武到万历 国土少了一半多 领土都哪去了?那些不懂历史 只会盲目跟风 哗众取宠的篮子们多读读历史 别出来丢人
归根结底主要因为朱棣帝位不正,北京是他的封地,所以由南京迁都到北京,后面历代皇帝就不打算迁都了。南京那边有留了一套行政班子,让一些失意或者快退休的大臣去南京做***。加上五大营几十万大军屯驻在北京周围,对于征伐蒙古方便,所以给人一种君王戍边的***象,其实只是朱棣的遮羞布而已。
在我看来,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_a***_]最大的政治性错误。风骨虽然好,但是真不该如此迁都北京就是最大错误如果没有迁都北京而是依靠南京,发展远海,从陆权国家慢慢转变为海权国家中国历史走向就不会如此。
北京:帝都,处华北腹地,上接东北,下通天津,勾连大海,左慑内蒙,剧中而引领华北中原,地理位置优越,现在中国政治经济中心,超级大城市,今日北京如此高大上。
先秦时,北京不属中原核心区,最先控制北京是西周燕国,时称燕都,公元前1122年,武王灭商,封燕召公。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吞燕国设蓟县,汉隋秦时期北京地区都是边陲重地,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燕云地区给契丹,北京地区从此被被异族控制近300年之久。 元末明初朱元璋称帝南京建国大明,之后就派徐达北伐击败蒙元同时收复燕云,徐达作为大将顺势镇守北京,并归化周边蒙古部落,
朱元璋去世后,皇孙朱允炆继皇位,在儒生建议下,毅然开始剥藩,燕王朱棣因此开始靖难之役,并且许诺朵颜三卫,事成之后,让朵颜三卫自治,这也为后来的君子守国门埋下祸根,在蒙古雇佣军机朱棣自己努力下,朱棣打败建文帝,继承大统称永乐帝,随后迁都北京。
朱元璋定都南京,有无奈,其实一开始,作为一个念家的人,他最中意的首都是家乡临濠也就是安徽凤阳。反对声音太多,特别是刘伯温反对而作罢。 注意反对者名字,刘伯温!
每个时代都会有眼光高远超越时代的人,在明代这个人毫无疑问是刘伯温。
刘伯温其人是“浙东集团” 代言人,“浙东集团”是怎样人,他们不同于“淮西集团”的一群武夫,而是一个文人派系,在他根据地是浙东地区,就能看出他们是居住于江浙。
宋元时,中国沿海贸易非常发达,发达到什么程度,可以说全世界最繁华的就是中国宋代,当时的泉州,扬州已是万国泊港的繁荣码头,而江浙地区则是商业繁荣的受益者,因为元朝其实也是一个开放的朝代,海外贸易依然繁荣。
因此,刘伯温深知海洋贸易对国家繁荣的必要联系,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明白世界出路是海洋。加上士大夫阶层背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整个“浙东集团” 集体诉求。 仅此就可说明定都南京,对于朱元璋是无奈,但是对于国家而言是很正确的,它有利于中原文明从传统陆路文明转为海洋文明,不至悖世界潮流而动,最后落后挨打。
除南京所谓“帝王气”外,国家经济政策,未来发展出路也肯定有考虑,很多人都说明朝海禁。其实老朱并不是全程还海禁,后来的明朝也没有封海取缔海洋贸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防教育国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防教育国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