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先生之教育思想,王船山教育理念

nihdff 2024-04-21 118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王船山先生之教育思想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王船山先生之教育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王夫之的儿童教育思想?
  2. 王船山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3.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的来源?

王夫之的儿童教育思想?

首先,阐述的就是学习和人性之间的关系。在封建时代,从秦朝到明朝人们对于人性的论断总是在善恶这两方面纠缠,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总是在争论之中。

  王夫之对于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认为人性分为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先天之性就是人的眼耳口鼻这些器官,而后天之性就是通过学习得来的知识和观念。所以在人的教育上,先天之性我们未能为力,但是在后天之性上是可以改变的。

王船山先生之教育思想,王船山教育理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次,是在学与思的教育思想上的转变,王夫之认为人“生而知之”这种论述是十分错误的,没有人能天生就知道所有。同时在学和思上他也有自己的见解,认为学习并不影响思考,人学习得越多,思考的疆界就会越广泛;而思能够保证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深度,两者并不冲突。所以,学和思是相互促进的,想要思虑深渊就要博学。

  还有就是,理与欲的教育论断。王夫之是非常反对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个教育论断的。他认为这种做法是在扼***性,因为天理在于人性之中的,没有人性就没有天理,所以传统理学教育中的灭人欲是非常错误的,在教育中应该更加充分的重视人性,而不是对人性***取压制的态度。

王船山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王船山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王夫之还指出,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认为“形而上”与“形而下”虽有上下之名,但不意味着上下之间有界限可以分割开来。

王船山先生之教育思想,王船山教育理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知识的来源上看,原理、规律是从对事物的抽象而得来的,因此,应该是先有具体形器,后有抽象观念。道家佛家都把“虚无”视为无限和绝对,而将“有”视为有限和相对。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的来源?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大动荡时期,空前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兴起于东北的满族贵族趁势入关,建立了清王朝。一批儒家士大夫认真反思明朝灭亡的原因,在不同程度上,都将程朱理学空谈心性义理视为导致国运衰败的重要原因。明中叶后阳明学兴盛,促进了思想解放。明末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陆续来华,带来了早期的西方科学文化,使中国学者开阔了眼界。于是,明末清初出现了一股新的学术思潮,其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理学进行深刻的批判,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在哲学思想上具有唯物主义特色,在政治思想上表现出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倾向,在教育思想上也有许多别开生面的进步观点。王夫之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

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后期隐居于湘西蒸左石船山(今湖南衡阳县曲兰),故后人称他为船山先生。他自幼聪明过人,14岁就考中秀才,后读书于岳麓书院,24岁考中举人。两年后明亡,王夫之曾起兵抵御清军南下,失败后隐居山野,始终没有投降清朝,专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长达40多年。王夫之的思想受张载的影响较大,同时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哲学的朴素唯物论,并与当时的实学思想家们遥相呼应,互相补充,形成系统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他的哲学思想是我国古典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峰。他提出许多充满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教育观点,对明清以后许多教育家都有巨大影响。

王船山先生之教育思想,王船山教育理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夫之著述总计400多卷,800多万字。现存《船山遗书》有72种,258卷,遍及经、史、子、集各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王船山先生之教育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王船山先生之教育思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hudeedu.com/post/41143.html

相关文章

思想理论教育编辑(思想理论教育杂志)

今天给各位分享思想理论教育编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思想理论教育杂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

思想教育 2024-12-19 阅读0 评论0

花楼思想教育,花楼训话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花楼思想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花楼思想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

思想教育 2024-12-19 阅读6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