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傅雷是特殊教育家特殊在哪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傅雷是特殊教育家特殊在哪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傅雷家书为什么特殊?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
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
《傅雷家书》百分之百地体现了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纵使以如此傅雷的思想。是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
傅雷作为父亲的独特之处?
父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优秀的父亲,可以用巍巍如山的父爱培养孩子坚毅的品格,开拓孩子广阔的视野,送给孩子一份终身受益的人生财富。《傅雷家书》就是著名翻译家、评论家、教育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一本弥足珍贵的“礼物”。
1954年,傅雷的长子傅聪到波兰参加国际钢琴比赛,赛后在波兰留学,此后又移居英国。直到1966年傅雷夫妇去世,十三年里,写信成为傅雷夫妇与儿子交流沟通的渠道。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傅雷何尝不是儿行千里父担忧。他既担心儿子在外的生活状况,又担心他的学习能不能更进一步,而他全部的担心、挂念都隐藏在了那洋洋洒洒数百封信的字里行间。回忆起父亲在家信中的殷殷叮嘱,傅聪这样说:“我爸爸最强调做人,没有这一点,谈不上艺术,谈不上音乐,一切都谈不上。”傅雷想在家书中传递给傅聪的,正如傅聪当年远行欧洲时,傅雷送给他的那几句临别赠言:“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也曾经总结了自己培养孩子的一些理念:第一,把人格教育看作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播看作次要。第二,艺术教育只当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第三,即以音乐教育而论,也决不能仅仅培养音乐一门……需要以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傅雷夫妇教给傅聪的,更多的是如何好好做人,教导他要明辨是非、爱憎分明、质朴无华和吃苦耐劳。
傅雷的人物精神品质分析?
傅雷先生一生在文学、音乐、美术理论、美学批评等领域多有建树,体现出勤奋、正直、热心、严谨、慈爱的美德,凝聚成了独特的“傅雷精神”。傅雷作为一个翻译家,别人说“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他译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赏析;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他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自80年代出版至今,已经感动了数百万读者。对于艺术,人生,傅雷这样说到,“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
对于孤独,傅雷这样对傅聪说到,“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去体会,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
傅雷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傅雷在“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1966年9月3日凌晨,愤而离世,夫人朱梅馥亦自缢身亡。
他的全部译作,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傅雷是特殊教育家特殊在哪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傅雷是特殊教育家特殊在哪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