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道家的思想主张中公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道家的思想主张中公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如何进行备考?
您好,中公教师为您解答!
如何备考,首先要知道最基本的考情,比如考试时间、题型题量以及分值等。小学科目二的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共为150分,题量为26道题目。其中,单选题20道,每题2分,共计40分;简答题3道,每题10分,共计30分;材料分析题2道,每题20分,共计40分;教学设计题1道,一般为3问,共40分。
因此,从时间的角度来看,相对于科目一来说,科目二考试时间更加充裕,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时间更加充裕,考生在做题时就要更加仔细地去审题,仔细分析题干中要求回答几层涵义以及是否有一些小陷阱;从内容的角度来看,整体上主观题相对较多,注重考察对理论的理解。
其次,考生要对科目二内容的考察范围有一定了解。整个科目二主要考察教育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教学设计这四大部分的内容,其中教育学和教学设计占据的比重较高,考察方式也比较全面,教育学包括单选、简答和材料分析,教学设计除了40分的大题外还有1道左右单选,心理学部分比重相对较低,而且考察方式较为简单,主要考察理解,多以单选题(例子反选)的形式出现,也适当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再次,对于历年真题当中考过简答题的考点,很多考生在复习时为了减轻备考负担,完全不予理会,关于这点,大家要明确的是,既然这个知识点能够出现在真题中,足以见得其重要性,只不过从我们这次考试出题的角度认为再出简答题的概率较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①概率低,不代表没有②虽然作为简答题考过,但不排除出题者在本次考试中将其以其他形式进行考察,包括材料分析和单选的形式③关于出过真题的知识点,最近一年左右出过真题的知识点最具有参考意义.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希望我的建议能对你有帮助。
1 .首先准备好备考资料,建议购买中公《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本书和相关练习题资料。
2.留出充分时间把整本书大概看一遍,做好笔记,把每个模块内容学会整理成思维导图,方便来记忆,掌握教学大纲,基本和常考知识点。
3.认真多刷题,把历年真题都做一遍,研究一下,好好背常考知识点。
选择题20道,每题2分(共40分)。主要考察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学方法,及原则,德育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点在教育家及其理论,心理学家及其理论。
简答题10道,每题3分(共30分)。主要考察对书本概念的记忆。
材料分析题2道,每题20分(共40分)。这类型题目比较简单,答案都有惯用模式,建议多做题目,熟悉答题思路。
活动设计题1道(共40分)。
2.坚持观看,边做笔记,最好画出思维导图,方便复习。
3.练习历年真题,熟悉试卷分值结构,难易程度,设问方式。
4.坚持,坚持,再坚持!!!定可拿下!
大家在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时,可以先学习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在进行科目二的学习时,一定要进行写作的训练和提升。另外,中学教师资格考生也要同时学习科目三(学科知识),尽量提升自己解决2个科目的能力,因为这2个科目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是最难的。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一个知识点很多的科目,建议看书,掌握基本的知识点,练题,看题中主要,常考的知识点或寻找一些教学大纲做了解,然后刷题练题
选择题 21道 42分 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与原则,中学生德育,教师心理,教师工作等等,考点多而细,知识性强。需要在理解基础上记忆。重点是教育家及其理论,心理学家及其理论,很难,很重要!
辨析题 4道 32分 难点之一,出题范围极大。首先一定要判断对错,态度明确,不能含糊。多为概念混淆,即A就是B,答题要点是分别概述A的含义,B的含义,然后说二者关系,实在说不清楚,就说二者不可等同。例如,负强化就是惩罚。先解释什么是负强化,再解释什么是惩罚,二者内涵不同,不可等同。解释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大白话也不是不可以。
简答题 4道 40分 划重点,考过的基本不会再考。网上很多考前必背一百题之类的,去掉考过的,背,背,背,一个字都不差的背,考过的也可以稍微看一下,有可能辨析题和材料题中会用到。答主大概整理了40多题,考前三天,每天默写一遍,其中压对两道题,另外两道见过,没背,写上了部分。
材料分析题 2道 各18分 共36分
按传统来说
第一题一般是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德育方法,德育原则中的一个,通常教学和德育交***。当然也有例外,如2017下出了义务教育发展理念,内心无数mmp!
第二题会具体一些,一般为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动机,中学生心理特点,情绪特点之类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问题,首先你得买一套教材,教材上的知识点都讲得比较好,也非常清楚。我觉得你把教材掌握差不多了,还需要针对性地做做练习题,配套教材都有卷子,练习题可以练的。在作题中查漏补缺。这样基础知识你就基本掌握了。一些较难的历年出题频率又高的章节,你也可以上网买课来加强一下,有很多教育机构作网课教学,比如中公教育、山香教育、尚德机构等。只要你下了一定工夫,你会很好地完成教育知道与能力备考的,祝愿你早日考取教师资格证。
在没有物质的地方有什么存在?
在没有物质的地方有什么存在?这个问题很烧脑!设套性话题。所以请出题的把题目的成之基点表达完整好不好啊!1/你肯定认为某个空间是没有物质?2/你又不能肯定这某个空间存在的可能性,3/讨论这类问题无非想表达你想要……?
如果没有超出人的认知局限,那么光能不能算作是物质的?可是没有物质,光是从哪里发射出来的?
如果抽象地来看这个问题,人们常说物质与精神,精神是什么?精神就是思想。思想是人类凭空想象出来的吗?当然是在物质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那么***定物质没有了,是不是就剩下思想了?而思想又可以在想象中无限地扩展开来,这样是不是就进入了虚无的状态。"道家的虚无,有而若无,实而若虚。"道"(真理)的本体无所不在,但无形象可见"。虚无是包容一切的存在吗?
都是亡国之君,为什么有的后人更喜欢李煜而不喜欢宋徽宗?
作为都是亡国之君的两位皇帝,宋徽宗使得宋代的绘画[_a***_]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李煜的词更是在晚唐诗坛中独树一帜,成为了千古绝唱。
可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都在夸李煜,而对于宋徽宗却绝口不提甚至有些讨厌呢?
有书君为此整理了一下,觉得会出现上面这种偏见的原因应该有三个:
一,一个是能力不足,一个是自己作死
要知道,当时李煜接手过来的南唐已经摇摇欲坠的了,加之他本人又是政治傻瓜,只能凭着自己最后一点气力让南唐多活一天是一天。
要知道当时试图吞并南唐的是如日中天的大宋,赵匡胤的铁骑刚刚抵达城墙脚下,李煜为了让自己的百姓免遭战争带来的痛苦,他主动选择投降。
李煜并不丢脸,他已经尽力了,让南唐在他的手里也多存在了15年,到最后接替他的也依然是一位汉族皇帝。
而宋代的江山交到宋佶手里时,正好是大宋最铁血的时期。可他却终日不理朝政,沉迷酒色,宋朝在自己手里日渐衰落依旧不思进取。终于有一天金兵杀来了,他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将烂摊子丢给儿子宋钦宗,自己却跑了。
只能算都是亡国之君,其他皆不能比较。李煜是泰山压顶,依然守国十五载的守成之主;宋徽宗则是自己作死,身死国灭的祸国之君。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
李煜原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按理说这皇位本轮不到他,而且其长兄太子李弘冀对他时有猜忌,他为保命自号“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示无意面南。可惜,当时天下逐渐一统,后周国力强盛,并且不断发兵攻打南唐,李璟无力对抗,只得步步退让,称臣割地,并且在周世宗的威胁下被迫迁都。太子李弘冀杀伐决断且颇有军事才能,李璟本想传位于他,奈何屡次上表周世宗,对方都不同意,很快李弘冀病逝,李煜这才有机会成为南唐后主。
公元961年,李煜即位,其时赵匡胤已登基为帝。李煜沿袭李璟为政之策,遥奉宋为正朔,之后他十五年为帝的生涯,可以说就是苟延残喘,勉力守国。面对宋的日益强大,他的处境是艰难的,但选择也是唯一的。要与北宋背水一战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示弱称臣。北宋打战,他上表祝贺;北宋来人,他脱下龙袍穿上官服;北宋下诏时对他不称名讳客客气气,他一再上书要求直接称呼自己的名字,他甚至废去国号,改称江南国主,一切的一切,就是想要在守住一方净土。不过,在这一方净土里,他虽然有醇酒妇人相伴,但他也有国家百姓。李璟因为滥用武力且奢侈浮华导致国库空虚,李煜即位后立即减税免役与民休息,这种举动,只有在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这样的明君身上才会有。除此之外,他改革币制,抑制土地兼并方面都做了种种努力。而且,面对北宋强大的攻势,他任用良将,试图***用坚壁清野的政策来拖垮北宋,同时积极对外寻求援助。可以说,面对亡国之势,他做了最大的努力。奈何,势如累卵,他不亡国谁亡国?南唐旧臣徐铉在其死后作《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并序》说李煜“以厌兵之俗,当用武之世。孔明罕应变之略,不成近功;偃王躬仁义之行,终于亡国。道有所在,复何愧欤?”,意思即说,天下如此,即便孔明复生,也难保全国,大道如此,有什么可愧疚的呢?也正为如此,他获得了后世更多的同情。
再反观一下赵佶,玩蹴鞠,逛青楼,赏石头,是个文青就算了,可惜偏偏这是帝王,更要命的是为了这些爱好,任用群小,搞得民不聊生,典型的例子就是花石纲之役,《宋史·朱勔传》记载,百姓家中但凡有石头或大树可供玩赏的,立刻就被朱勔等率领士卒冲进屋子贴上黄封,从此之后,你行动坐卧走都得对这些石头树表现地恭恭敬敬,否则就定你个大不敬,这还没玩,等到朝廷要这些石头木疙瘩时,那就是暴力强拆现场,屋子院墙全被拆了然后运出去。这等残民之举自然引得天下大乱。方腊起义,杨么起义,金兵南下,宋徽宗匆忙让位给儿子但依然难逃国灭之祸,最后身死异邦。不知他在北方喝羊杂汤时可否想过这一切是什么原因呢?
伟人说过,历史是人民写的。谁站在人民的一边,人民自然同情谁,相较二者,答案不言而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道家的思想主张中公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道家的思想主张中公教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