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特殊教育个案跟踪策略研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特殊教育个案跟踪策略研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孩子的自觉性该如何培养?
1. 孩子是环境的产物
每个人都是
相反
如果只是要求孩子去做
而家长做相反的事情
双重标准
很难让孩子做到
孩子三年级,八九岁的年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懵懵懂懂,开始明白和探索一些道理。
孩子暑期报了三样兴趣班,加上孩子自身的暑***作业,还有要留给孩子玩的时间,需要好好做个时间规划。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兴趣特点及你对孩子的要求,教孩子做时间规划表,把每天做的事分时间阶段罗列好,把作业的完成时间、玩耍的时间都加以规定,张贴到醒目处,这样对孩子有约束力。
第二、 每天抽空检查孩子的作业。
家长每天工作特别繁忙,但对于自觉性还未完全架构起来的孩子,应该多一些鼓励和辅导,每天家长和孩子约定好检查作业的时间,雷打不动,这样孩子有一个紧迫意识,会逐渐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第三、形成奖励制度。
孩子认真地完成了自己的作业,自主独立的完成洗内***子的家务小事,或者倒垃圾等,实行奖励制度,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到达一定的额度,可以兑换自选的小礼品一份或者和爸爸么妈出去游玩一次。
第四、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好习惯。
与其说自觉性的培养,不如说自觉习惯的养成。
从孩子蹒跚学步开始就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各种习惯,这一点其实很多家长都做不到,当孩子开始上学后,再去培养自觉的习惯,就有些困难了。孩子天性好动,对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也就很容易被外界的一些事物所干扰,而且大多数父母都比较溺爱孩子,想让孩子养成自觉的习惯也就更难了。现在学校有军训,有夏令营,这些活动其实都是在培养孩子们的自觉性、纪律性、独立性、服从意识、团结协作意识等等,为什么在军训时孩子们都能做的很好,回到家就打回原形呢?
一是父母过于溺爱迁就孩子,他们想干啥干啥,即使阻止也不是很坚决
二是父母没有做好榜样。很多父母在家就看手机,陪孩子的时候不多,“一边玩去吧”就打发了孩子,更不要说关注孩子的行为。
谢谢邀请。
教育心理专报观点
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执行或追求整体长远目标任务的程度,是在信念的基础上,由个体责任与权利义务意识引发下所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与利已心理的对立统一体。良好的自觉性表现为对目标对象的热情、专注度、持久度,有利于个体较好地完成任务目标。因此,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要从责、利、权、罚四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孩子的责任意识,使其勇于担“责”,认识到自己的事情应当由自己去做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有当个体认识到某项事情与自己关系密切,或者完全是自己的事,自己不做就没有人帮自己做的时候,他才会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去付诸行动。作为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要向孩子灌输“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自己的路自己走”的观点,小到吃饭、穿衣,大到学习、生活,再扩展到孩子在家庭、社会中的角色,都让孩子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明确自己的职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家长凡事都替孩子做主,把孩子的任何事都当成自己的事,不仅不能锻炼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会使孩子丧失责任心,认为自己的事情即使自己不做,总有家长代劳,其自觉性也必然丧失。
二、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利”驱动,把学习与孩子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
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树立远大理想就是为孩子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要实现什么样的报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必然会使孩子自觉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理想更关系到孩子的切身利益,对于孩子的未来有相当丰厚的“红利”。为让孩子体验到实实在在的奋斗价值,必须把远大理想具体化,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让孩子在体验到一个一个的成功喜悦中增强自觉性。比如,孩子喜欢汽车,可以引导孩子确立做一名机械制造工程师的理想。为了使理想更加具体,可以告诉孩子要学好数学、物理等知识以及语文、外语等基础知识,要及时了解当前汽车工程相关科技,要增强动手能力、研究能力等等。这样,孩子就会自觉认真地学习相关文化课,博览相关课外书,动手操作相关实验等等。
三、赋予孩子放手去做的权限,合理放“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育政策的实施,孩子普遍成了家庭的“宝”。有些家长溺爱孩子较深,在行动上包办过多,认为孩子现在年龄小,培养自理能力言之过早,或者怕孩子做不好、耽误事,造成麻烦,或者架不住爷爷奶奶等老一辈对孩子的宠爱,许多事情有意无意地就为孩子代劳了。孩子都没有机会做自己的事,他们怎么能够做到自觉呢?
在孩子意识到“人生是自己的事”后,家长要舍得放手,赋予孩子独立自主的权限,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事。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3-5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完成简单的家务劳动所要求的良好的协调能力和精神集中力。这个时期是“放手”教育、锻炼,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责任感的良好时机。家长一定要认真引导,舍得“放手”。一是细化任务,示范带动。把一个任务分拆成数个步骤,耐心引导孩子完成。二是大度包容,勿求完美。孩子能做就是进步,能达到基本要求就不简单了。家长一定要包容孩子的失误,鼓励他们的态度以及进步,切忌追求完美,刺伤孩子的自尊心。三是养成习惯,持之以恒。教育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该做的事情及时做,这样才能养成自我规划、自我负责的好品格。
四、要讲明规则和后果,舍得让孩子受“罚”,使孩子形成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只有在受到因违规造成的处罚后,才能痛定思痛,从而自己主动地按规矩办事。比如,孩子贪玩贪睡,造成作息不规律,晚上不愿意睡,早晨不愿意起。家长担心孩子睡不好,总是催促孩子上床睡觉;担心孩子不能按时起床,早晨一遍一遍喊。这样,既累了家长,又烦了孩子。如果家长给孩子讲明利害后,坚持几天不催不喊,让孩子迟到几次,受到老师处罚,相信孩子就会意识到作息要规律,从而增强自我控制,逐渐改掉不良习惯。
结束语
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其实就是让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学会自己走路,学会对自己负责。只要家长正确引导,大胆放手,相信孩子一定会走得更好!
【点击右上方“关注”,教育心理专报与您分享更多教育心理管理经验、科学理论和经典案例,帮您解决少年儿童教育心理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特殊教育个案跟踪策略研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特殊教育个案跟踪策略研究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