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幼儿教育教学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幼儿教育教学思考与实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家庭中,家长是否会换位思考,深深影响着孩子。如果家长懂得换位思考,为孩子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家庭环境,孩子就能从中受到启发与感染。事实上,大人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跟着模仿,大人的换位思考也会被孩子模仿。所以,作为家长一一孩子的行为示范者,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环境,让换位思考潜移默化地植根在孩子的心底。
让孩子学会感知别人的感受和换位思考
共情能力的培养,需要孩子初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强烈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识别别人表情的能力;具有丰富的情感,能承受他的感受;理解别人为何产生某种感受;为了考虑别人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般来说,这些能力在两岁多的时候就已开始萌芽。三岁多的时候,开始意识到别人感受的存在,甚至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四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够感知别人的感受,不仅仅是知道自己的感受。五岁左右,孩子就可以讲出别人的感受了。对于学龄儿童或者更大的孩子,可以表现出怜悯、善良、博爱等品质。
父母需要根据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发育特点,创造机会让孩子去体会别人的感受,鼓励孩子站到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角色扮演或真实场景,让孩子学会感知别人的感受。
随着女儿伊伊进入小学的学习,她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都比以往增强。有时候,她喜欢对大人指手画脚,甚至威逼利诱,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大人按照她的想法去做,否则就会不高兴或大吵大闹。
有一天早餐时,外婆把一个鸡蛋剥掉,由于考虑到孩子不喜欢吃蛋白,所以就掏出里面的蛋黄,放到伊伊正在喝豆浆的碗里。此前外婆也这样做过,伊伊明确表示过下次不要再放到豆浆一起。这下可把伊伊惹火了,对外婆大声说:“我不是跟你说过不要放到一起的吗?我不吃蛋黄了,赶快挑出来。”外婆连忙说自己搞忘了,正准备去挑,这时妈妈却不同意:“伊伊,赶快把蛋黄吃了。跟豆浆放到一起有什么啦!这样不是免得咽着吗?”不管怎么说,她就是不愿意这样吃蛋黄。拗不过她,外婆只好按照她的要求从豆浆里面挑出了蛋黄。整个过程,我只是旁观,没有掺和。
不过,在上学的路上,我借机跟伊伊聊起了早上的事情:“伊伊,你是不是特别不喜欢把鸡蛋和其他东西放在一起吃,所以你才会这么生气的啊?”看我这么理解她,于是很开心地告诉我:“老爸真好!还是你最了解我。老爸才是我最喜欢的人。”说完,还让我蹲下来,猛亲我好几下。
就在她亲我时,我继续对她说:“那你以后也不要随便要求别人按照你喜欢的去做啦!先听听别人的想法,不然也会让别人很难受的。”伊伊点点头,终于明白我想告诉她的道理了。
当孩子表现出某种激烈的情绪时,他对某方面的感受就是最深的。我们就可以借机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和感知别人的感受,从而学会换位思考和感同身受。
换位思考要求的是一种共情力,本质上是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父母教育孩子,讲究的是“言传身教”。然而,大部分父母只做到了“言传”,丢掉了“身教”。
换位思考这事,靠嘴皮子是无效的。如果你总是苦口婆心或者颐指气使地跟孩子说:你要学会换位思考,巴拉巴拉&%…#…,那我只能说,你自己根本就没有换位思考的能力,凭什么要求自己的孩子?
换位思考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引导,为人父母,要对此时刻保持清醒和敏感,在实践中去教育。
有个很有名的案例,也是我教孩子用到的一种方法,这里分享给大家:
一天,宝宝捡玩具时,不小心碰到了桌子。结果被撞疼哇哇哭。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做呢?孩子的奶奶可能会这样:『别哭了宝贝,你看奶奶打桌子了。别哭了。』然后,宝宝不哭了,也跟着一起打桌子。看似有效的方法,实则大错特错!!!
我当时是这样做的:首先你要肯定宝宝的感受,疼了就哭,这是孩子很正常的反应,我说:『宝宝是不是碰疼了?爸爸来给看看。』这时候宝宝会给你交流,说碰到什么地方了,疼。然后继续哭。接下里是关键,我说『可是你看这个小桌子,无缘无故被你撞了一下,它肯定也特别疼。来,爸爸给你吹吹,你去给小桌子说声对不起吧!』然后,宝宝说了对不起,没想到他还给小桌子吹了吹。我抓住时机,赶紧肯定他的做法,『你太棒了,我想现在小桌子也不疼了。以后玩的时候注意安全哦!』这时候,宝宝已经破涕为笑了。
明白了吗?孩子可能听不懂换位思考,或者根本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但这并不妨碍他拥有这种能力。
让自己心中充满“爱”,在孩子心中种下“爱”的***,我想,这就是世上最美妙的事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幼儿教育教学思考与实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幼儿教育教学思考与实践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