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奥尔夫教育思想和实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奥尔夫教育思想和实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 Carl · Orff 1895 — 1982 )所创建,他是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奥尔夫音乐有哪些特点?
奥尔夫教学重要特点就是打击乐器。在奥尔夫的教学中一般不用钢琴,小提琴等这种乐器,而***用精制的打击乐器。有固定音高能奏出旋律的,和无固定音高而起节奏作用的两类。如三角铁,木质音条琴,鼓等等。
利用打击乐器有一些目的性.因为打击乐器最易奏出节奏,这迎合奥尔夫以节奏为第一的目的。
音乐属于我们与生俱来一种能力素质,根据音乐将我们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进行美妙的表达。人们最初就是利用简单身体动作,融合不一样的声响来表述自己的情绪,这就是语言表达、动作和跳舞相结合的原型。由此,奥尔夫觉得:“一开始的音乐并不是孤独的音乐,音乐是和表达、动作和跳舞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奥尔夫高度重视动作和音乐间的本质联系。其所编撰的院校音乐教材通常是来自民族歌曲、舞蹈、民谣歌曲及其小故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部教材内容也把这些方式一一表现出来,通过这种课堂教学可以有益于学生对音乐形成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参加,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充分发挥。
2.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奥尔夫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节奏感,在每一篇内容上都离不开大量“节奏练习”,根据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做为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基本功。
在音乐、跳舞、动作甚至语言表达之中,都不能缺乏节奏感。对于这方面,就需要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主次分明,多加入节奏训练环节,根据思维和语言动作的融合去开发这种能力。例如,能通过一些具备节奏感的诗词让学生朗读,从而学会把握。
除应用语言、动作培养节奏感以外,也可以利用型体动作对学生进行练习,一套连贯性的动作在学生熟练之后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融合音乐开展动作的方式,属于锦上添花。
3.传统乐器与多声构造
奥尔夫制定了一套敲击乐器,如竖笛、定音鼓这些。由于也是通过严厉打击开展演奏,不需要任何弹法方法,也不用精通某些科技技术,很方便学生来操作。而且,根据弹奏出的奇特音质可以无限扩展学生的想象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活跃教学气氛的效果。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式经常应用多声构造,在编谱多声部时,基本上选择一个固定底音,或是也会对同一音型开展不断重复的手法。而且,这种多声部构造基本上都是条理清晰、富有层次,可以让你感觉到轻松愉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奥尔夫教育思想和实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奥尔夫教育思想和实践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